最近,一張手術圖在網絡上爆紅。
醫生取下患有尤文肉瘤的 10 歲小患者的股骨,采用液氮滅活瘤骨回植的方式重建缺損,從而為患者保全了肢體。
大家對這種自體瘤骨滅活后再回植到體內的治療方式非常感興趣,產生了不少疑問。
處理過的骨頭還能否生長,單純靠液氮是否可以把腫瘤殺死,滅活后的骨頭強度夠不夠,為何不用人工支撐結構等。
今天「骨科時間」請來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的李恒元醫生,他在液氮滅活瘤骨回植方面頗有經驗,來跟大家探討下自體瘤骨滅活回植治療方式的優劣。
骨缺損的重建方法多樣
隨著新輔助化療等綜合治療方式的進步,肢體惡性骨腫瘤的截肢率大大下降,大段切除腫瘤的保肢手術成為主流。
除了自體瘤骨滅活回植外,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腫瘤型人工假體、異體骨、自體骨移植(腓骨)、3D 打印等。
然而,每種重建方式都有自己的缺陷。
腫瘤型人工假體:費用昂貴,假體松動、感染等并發癥較多
異體骨:即處理過的尸體骨,排異反應、感染率高,與自己健康骨之間的愈合能力差而且來源受限(亞洲地區骨庫資源匱乏)
自體骨移植(腓骨):供區損傷,而且支撐強度往往不夠,需要血管吻合技術,手術時間較長
3D 打印假體:新興的重建技術,個體化設計,近期***良好,但遠期功能有待驗證
「自體瘤骨滅活回植」優勢多
純生物學重建,解剖精確匹配
無供區并發癥
無傳染性疾病感染風險(HIV 等病毒)
無免疫排異問題
無假體并發癥(松動、磨損、斷裂等)
價格低廉,不受骨組織庫限制
能否把腫瘤殺死?骨頭強度夠嗎?
滅活的方式包括巴斯德滅活、放射線照射、高溫滅活、液氮冷凍、微波滅活、酒精滅活、高滲鹽水滅活等。
很多學者研究了上述滅活方式對瘤骨的影響,結果表明所有滅活方式均能保障瘤骨的活性腫瘤細胞無殘存,但對骨的力學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其中以熱效應即「烹飪」,對骨的機械強度影響較大,因此在瘤骨回植時需要內固定予以保護.
處理過的骨頭還能否生長?
液氮冷凍或者高溫滅活后的瘤骨是「死骨」,本身沒有再生長的能力,它的作用其實是提供一個支架。
真正能生長的是和瘤骨對接的自身健康骨,會沿著瘤骨以緩慢的速度長過去,即「爬行替代」,同時滅活的瘤骨也會逐漸被吸收。
-196℃ 和 20 分鐘
液氮滅活腫瘤早在 1962 年就有學者報道,此后陸續有研究人員用低溫處理的方法來治療腫瘤患者。
而在骨科領域,1964 年斯隆 - 凱特琳紀念醫院首次報道了使用低溫處理的方法治療骨轉移腫瘤。
液氮作為殺滅腫瘤細胞的冷凍載體,通過形成冰晶和細胞脫水而殺滅腫瘤細胞。
在-196℃ 下僅需 20 分鐘充分浸泡一次可充分殺滅所有腫瘤細胞,且不明顯破壞骨的傳導性和誘導性。
日本金沢大學醫學院的 Tsuchiya.H 教授團隊在液氮滅活瘤骨方面造詣深厚,他們發現液氮滅活瘤骨與健康骨之間平均愈合時間為 6.2 個月,隨訪平均 101 個月未見腫瘤復發,10 年自體瘤骨存活率能達到 80.6%。
瘤骨滅活對肢體骨腫瘤都適用嗎?
自體瘤骨滅活回植也存在缺點,包括術中處理時間相對較長(至少 45 分鐘),有瘤骨裂碎的風險,以及后期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骨不連等并發癥。
而且,用于重建的自體瘤骨強度取決于殘留結構的整體。
溶骨性破壞和腫瘤大范圍侵犯關節面時,瘤骨滅活不適用,此類情況應考慮使用骨移植或腫瘤人工假體置換。
總的來說,不同的重建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高強度鈦合金假體和 3D 打印技術已成為目前重建骨腫瘤切除后缺損的主流。
但液氮滅活等自體瘤骨滅活回植的重建方式因其廉價、生物學重建解剖匹配精確和較少的并發癥等優點,同樣為骨腫瘤患者提供了一種較為可靠的保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