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陜西省藥械集中采購網發布《關于啟動陜西省2019年血管介入類等12大類醫用耗材動態調整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顯示,將對在陜西省藥械集中采購平臺醫用耗材交易系統掛網執行的血管介入、神經外科、非血管介入、電生理、結構心臟病、口腔、起搏器、人工器官、疝修補、體外循環及血液凈化、吻合器、眼科12大類高值耗材,進行價格和品種動態調整。
關于價格調整,《通知》要求械企收集收集全國***價,若自己產品低于采購平臺掛網產品限價,則需主動在規定時限內在采購平臺申報調整限價。
上一次調整,有品種降了92%
雖然不是價格談判,也不是帶量采購,但價格動態調整的威力仍然不容小覷。
據了解,這并非陜西省首次動態調整,今年6月24日陜西省藥械集中采購網就發布了《關于開展高值醫用耗材動態調整工作的函》,表示要分批啟動骨科植入類、血管介入類等13大類高值耗材動態調整工作,將限價掛網產品目錄中的價格調整至全國***價。
緊接著,7月1日發布《關于啟動陜西省2019年骨科植入類醫用耗材動態調整的通知》,首先對13大類中的骨科植入類進行調整,8月9日公示動態調整結果。
據賽柏藍器械統計,價格調整后,常州市某醫療器械公司的克氏針由350元降到28元,降幅高達92%。
除此,包括克氏針在內,共62個規格的骨科植入類產品價格降幅都在50%以上。
其中北京某人工關節公司的遠端塞和中置器價格降幅高達91%,分別從850元降到80元、從1200元降到111元。
某知名跨國械企的經皮胸腰椎后路固定棒和胸腰椎后路固定棒,價格分別從13761.5元降到6880元、從9845.55元降到4920元,都降低了50%。
除了13大類高值耗材,2018年5月陜西省還開展了神經外科等11大類耗材動態調整。
其中,有189個產品因為完成議價且議價價格低于原限價,按議價結果調價。議價品種中,降幅最高的“光固化墊底材料”,從限價980元議價至25元,降幅達97.45%。
進入限價目錄的“血液凈化裝置的體外循環血路”價格從91.7元降至27元,降幅達到70.56%;“一次性使用內窺鏡活體取樣針”的價格也從1800元的原限價,經議價后降至600元,降幅達66.7%。
填平價格洼地,這些械企危險了
只是填平價格洼地,降幅就如此明顯,而這次價格調整還要從2015年說起。
2015年,原陜西省衛計委發布《陜西省醫用耗材網上陽光采購實施方案》,讓醫院回歸醫用耗材采購的主體地位,降低耗材虛高價格。
其中重點要求,對有限價參考省中標(掛網)價格和陜西省公立醫院實際采購價格的,取其低價作為限價掛網。
這一步還是旨在填平價格洼地,不能讓自省的價格比其他省份高。但是實際上,省內做到陽光操作、公開透明,省之間做到信息互通、實時更新,都并非易事。
有業內人士表示,耗材不僅數量龐雜且種類繁多,有的產品在不同地區招標采購時的名稱不同,在這種情形下,有械企開始逃避價格監管,部分地區甚至形成魚龍混雜的業態。
因此,近幾年業內開始出現各樣的耗材采購聯盟,進行數據共享,以避免出現同一產品在不同地區價格差距過大的情況。
由此可見,全國耗材信息系統亟待統一。
不過國家相關部門早已發現醫療器械行業的這一頑疾,今年6月27日,國家醫保局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印發醫療保障標準化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公布了醫保醫用耗材信息業務編碼規則和方法。
之后,7月23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醫療器械***標識系統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目前已進入試點階段。
8月27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醫療器械***標識系統規則》,要求所有在我國境內銷售、使用的醫療器械都要符合本規則。
醫療器械***標識的普及,注定會對行業起到改革性的促進作用,在這一信息系統的基礎上,不論是省內信息透明還是省之間信息互通的問題,都將有辦法解決,部分依靠行業信息不透明“渾水摸魚”的械企,或許已經到了必須轉型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