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具固定帶類產品---
東科圣康品牌醫用外固定支具、醫用固定帶系列產品主要由鋁合金板、塑料板、人造革、鉚釘等材料加工制成,屬于正規器械準字號產品,規格型號涉及膝關節支具、下肢醫用外固定支具、頭頸胸支具、肋骨固定帶、多頭胸帶、足踝固定帶等300余種,可適用于骨傷科、外科、急診科、矯形科、康復理療科、120現場急救等科室針對患者身體各個患部的急救固定、骨折和扭傷、韌帶拉傷等外固定治療與康復,產品松緊可調,通用性較好,可重復使用,操作簡單方便,產品用料規范符合相關器械標準與要求,有正規器械批準文號和醫療器械生產資質,可招投標可進醫保和新農合,同時是全國多個地區主辦公立機構醫用耗材集中采購、陽光采購項目中標產品。
東科圣康品牌醫用外固定支具、醫用固定帶等醫用耗材生產廠家-武漢克瑞普新技術有限公司2019年度全國尋找區域銷售合作配送商,產品規格型號多適用性好易起量,產品有空間,市場有保護,廠家支持低門檻多品種小批量試銷,可配合建立骨科外固定耗材倉庫,廠家提供區域授權及全套產品正規資質,更多產品詳情可點擊http://gottagoportableservices.com/guke/gkgdzj/ 了解。
骨科是近處來不少醫療器械巨頭最為看重的領域,同時也是招標中被砍價最多的領域,在這樣的看好與被砍的交替中,這個市場的未來發展將是如何?
中國骨科醫療器械發展時間不長,時間只有20年左右,90年代的骨科醫械市場基本屬于買方市場,骨科醫生很多都在找廠家,求廠家做一些適合的產品,90年代開始逐漸有外資進入,同時也誕生了一批本土民族企業。
骨科主要是研究骨骼肌肉系統的解剖、生理和病理,其治療方式主要有藥物、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在以上三種治療方法中更加偏重于手術治療,占比最大。
醫療器械按照物理架構可分為內固定和外固定的兩種方式,植入體內的稱之為內固定主要包括關節、接骨板、螺釘等等,外固定是在體外的一種固定方式,主要包括外固定架,夾板、繃帶、石膏等,兩種方式相比主要以內固定為主,兩種方式都是為了固定骨折斷端促進骨痂形成盡快痊愈。
從治療的角度劃分,骨科醫療器械可以分為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足踝類。創傷類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基礎的,其次有脊柱類、關節類,現在出來一個新興的足踝科,現在在一些大型的醫院分類更細,有些甚至將脊柱類還細分為頸椎、腰椎等。
首先是創傷類,創傷類又分為小兒創傷、成年人創傷類,創傷類常用的器械主要包括骨釘、外固定架等等,創傷類的內固定方法還可細分為外固定和髓內固定,外固定主要包括鋼板、螺釘,髓內固定主要用于干骨骨折中的一些髓內針(釘),髓內、髓外固定很多病癥是相通的,很多適應癥使用兩種方式都可以治療,可以根據手術者的喜好程度和手法來選擇;
其次是脊柱類,脊柱類從臨床上又可以分為創傷以及退行性病變,創傷主要是外力比如車禍或高空墜落造成的骨折,退行性病變主要是指日常所說的腰椎間盤突出,還包括一些先天畸形、腫瘤,脊柱內固定又包括螺釘和頸前鋼板,還有一些做微創椎體成形的產品;
最后是關節類,主要是圍繞人體軟組織和韌帶組成的結締組織,最大的關節主要是髖關節和膝關節,其他的如肘關節手術量較小,髖和膝關節占主要;
此外,還有足踝類,它是最近幾年的新興的學科,之前是手足外科,現在單獨列出來成為足踝科,這幾年借助于一些醫療器械公司的開發,有一些新產品面世,之前足踝科的醫生沒有很多產品可供使用,基本就是克氏針然后再打螺釘,創傷主要是一些外力受傷,矯形主要是退行性病變的一些問題,之前不太受關注,但現在病人量非常多。
骨科醫療器械從整體醫療器械占比來看,大致占到6%左右,骨科器械在整個醫療器械行業也被看做是高值耗材,技術含量較高。調研報告顯示,過去幾年內骨科醫療器械行業市場均達到了20%以上的符合增長,到2018年基本上也有15%的復合增長率,市場規模可以達到210億,期間增長比較大的是關節和脊柱類,可以達到20%以上。
創傷整個市場份額是最大的,有32%,整個國家建筑行業增長比較慢,酒駕管控也越來越嚴格,創傷類增長也相對緩慢,隨著我國進入老齡社會,關節和脊柱的增長量相對較大,2009-2015年關節類的年均復合增速可以達到20%以上,2015年關節類植入物的市場份額為40億元,關節置換目前主要以進口廠家為主,國內的廠家也在不斷進步,技術也在不斷追趕。
以關節置換技術為例,臨床上一般使用的壽命是15-20年左右,國內和國外主要是在技術和工藝上有些差異,現在也在逐漸縮小距離,另外國外有些公司壟斷了原材料進而形成一定壁壘。
其次是我國國產化率的分析,09-14年市場占有率達到40%,國內廠商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上升,據了解國外的廠商中只有施樂輝完成了15年全年的計劃銷售指標,其余廠商都沒有實現預定的銷售目標。以創傷類進行比較,目前這類是所有骨科醫療器械行業里國產化率最高的種類,國產廠家基本上也能達到進口廠家的水平,在一些地方醫院仍以國產廠商為主,關節、脊柱類產品在一線城市進口廠商多一些,很多國產產品在工藝細節上還無法與進口產品媲美。
從競爭格局來看,跨國公司一直在收購國內的企業,國內企業很多也在準備上市,國內骨科龍頭威高骨科近期宣布借殼上市,威高的產品在臨床上認可度很高,在細分產品上,創傷類、脊柱類產品在威高骨科整體業務中占比最大。
關節類方面,主要是愛康宜誠市占率最大,該公司成立時間較短,2002年前后成立,主要是與北京積水潭的專家合作較多,之后是春立醫療。威高骨科主要致力于搶奪一些進口廠商的份額,產品覆蓋比較全面。
春立以關節為主,有一部分脊柱產品,凱利泰自身是脊柱類產品,主要是脊柱微創類(PKP和PVP椎體成形產品),后期整合江蘇愛迪爾布局創傷領域。康輝已經被外資收購,個人認為國內企業被外資收購對自身來說比較不利,國內企業被收購以后若想開發產品,但是控制權在外國廠商手里沒法開發。
從脊柱類產品來看,中國脊柱植入物市場收入由2009年的17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3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7%。2014-2018預計將繼續按照18%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2018年可達78億元。
在一些大城市定點的大醫院,脊柱類產品仍以進口品牌為主,在廣大的縣級醫院和省市的地方醫院,還是以國產品牌居多。其次是創傷類產品,根據PICO報告,中國創傷植入物市場收入由2009年的20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3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7.6%。
2014-2018預計將繼續按照16.9%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數據可能偏樂觀),2018年可達86億元。創傷類主要還是以國產品牌為主,進口公司在臨床上沒有太大優勢。
從關節來看,中國關節植入物市場收入由2009年的11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4.5%。2014-2018預計將繼續按照23.5%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2018年可達76億元。關節類高端的產品還是以進口公司為主,國內公司在原材料加工、工藝處理、噴層方面處理等方面要差一些。
1、強生醫療:強生公司最早是快消類公司,之后收購了DePuy公司,正式進入骨科領域,后來收購了辛迪斯公司,辛迪斯公司最早是由瑞士的一個AO協會組織成立的一家公司,這個協會制定了骨科創傷領域的標準,一般骨科醫生進入骨科臨床領域首先需要學習的就是AO標準,它制定了手術的操作方法。
比如一個釘板打在哪個位置合適以及什么程度均有要求,制定了標準以后又成立了辛迪斯公司,主要做骨科創傷類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市占率是最大的,國內在本土品牌未興起之前,辛迪斯公司的份額也是最大的,很多器械公司都在仿制辛迪斯公司的產品,現在市場份額也在逐漸下降,被國產品牌替代。
2、史塞克:最早是從內窺鏡起家的設備公司,手術設備在10年前的市場份額能達到80%以上,臨床上認可度高,市場份額這幾年在下降。國產品牌在興起,史塞克的器械質量很好,但是成本昂貴,維修費用高。史塞克前幾年的增長非常快,內部銷售人員的考核指標很高,但這幾年有所下降。
3、美敦力:比較有名的是心血管支架還有骨科的一些產品,在脊柱類產品方面是龍頭老大,市占率在全球最高,2012年收購了康輝公司以及理貝爾公司。
4、捷邁:老牌的骨科器械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最早,10多年前國內許多醫院的骨科主任都是捷邁公司培養起來的,所以對捷邁公司產品認可度非常高,前幾年和邦美公司合并,它是一個關節類的公司,合并以后目前是這一領域市值最高的公司。
5、凱利泰:公司之前只做脊柱椎體成形產品,產品出來后迅速搶占國內市場,上市之后市值也很大,14年15年逐步收購江蘇艾迪爾開始布局創傷類產品,在二級醫院和下面的一些縣級醫院產品市場認可度高,一方面是品質,一方面是價格因素。凱利泰主打的PVP和PKP產品主要是一些微創產品,主要用于治療一些壓縮性骨折,在沒有凱利泰的產品之前,壓縮性骨折只能靠在家靜養恢復,有了PVP和PKP產品之后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所以凱利泰很快就爆發了,其他的競爭者有山東冠龍等。
6、威高骨科:威高骨科算是國內龍頭老大,產品的質量非常好,公司位于山東威海,工廠規模算是亞洲最大,投資在2005年最高。該公司此前和美敦力合作了五年,美敦力本意是想收購威高,但是威高沒有賣,二者的合作在業內認為威高骨科是獲利頗多。在合作期間,威高脊柱類的產品突飛猛進地增長,到現在為止,威高還在為美敦力做代工。
7、春立、微創:春立公司是一家老牌公司,一直生產關節,以關節起家,上市之后生產脊柱產品。上海微創是留學生回國創立,主要領域是心脈和一些骨科產品,該公司主要是收購了美國Wright公司,Wright公司是世界上足踝產品市場份額最高的公司,足踝產品很好,國內的公司基本上都在仿制Wright的足踝產品。
骨科耗材以醫院銷售為主,國內最早的招標是07、09年,當時的招標分為地方衛生部和軍隊的總后勤部的招標,目前北京很多醫院還在參考這些招標價格。從13、14年開始,很多地方開始招標,包括省級的招標、市級的招標。
目前河北招標剛剛完成,采取寧波模式。寧波模式在骨科里對生產企業影響比較大,招標降價還是比較明顯的,主要的目的是想讓國產的企業替代進口的企業,將進口企業擠出市場,福建三明模式也是走的是低價模式
關節類器械占比大,關節、脊柱產品的市場占比分別是44.75%、23.39%。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需要置換關節的老齡人越來越多。行業整合加劇,外資一直在并購國內的公司,國際上的公司也在互相并購。
史賽克在2011年并購了神經血管部門,2014年并購了施樂輝,公司為了進入其他行業一般采取并購的方式。目前全球90%的市場被前10家進口公司占有。全球的骨科市場對中國給予了一定的啟示,國內企業近年也在關節市場加大投入。
創傷類最早的理論是AO的理論,提倡的堅強的內固力,讓釘鋼板和骨骼端端緊密的貼合,但是一段時間發現造成一些斷板斷釘的現象,后來的研究發現這個釘板不需要和骨骼斷端緊密貼合,只要在手術中貼合就行,讓板和釘之間有個版面的微動,以后出現了BO理論。
目前市面上出現比較多的是鎖定板、鎖定螺釘。創傷類在幾大類產品中增長比較慢的,創傷類產品更多地是用在車禍病人上。關節是市場份額是很大的,前景很廣闊。
前幾年國內的關節產品材質主要是鈦合金、純鈦。關節產品與創傷產品不一樣,創傷愈合后,取出的釘板就沒有用了。關節類的產品是代替本身的關節使用,會一直留在體內,目前臨床給出的年限是15-20年。
脊柱類產品的發展方向是微創,對于微創也有一些專家給出不同的看法,很多專家認為傷口是小了,但是是否能達到手術***不能肯定。
PKP、PVP的手術屬于微創,但是不能完全解決脊柱方面的問題,對于比較重的問題還是得采用傳統的釘棒來解決